無所不在的躲閃
有一種常見的現象,可能你身邊有人是這樣,也可能你是這樣─剛和別人交往時,你會對一個人很好,但逐漸你會發現,你好像在不斷地躲閃。躲閃什麼呢?像是在躲閃著關係中的聯結,在抗拒聯結的不斷加強。
當有這種現象時,人際關係就難以進入深度關係。這個觀察可以延伸,你可能會發現,這種躲閃不僅在你和人的關係中存在著,在你和動物、物品和事情中也一樣存在著。
先講講人際關係中的躲閃吧。我的一個朋友說,他每到假期回父母家都很知趣,一般不待滿兩天。因為他知道,兩天是他媽媽能承受的極限。兩天之內,媽媽對他會非常好,過了兩天,媽媽就會大發脾氣,如果還不走,媽媽可能會爆發一場嚴重的歇斯底里級別的情緒。
他發現,這是他媽媽的一個模式,她對別人的好,不能持續太久。對此,他的理解是,可能媽媽對別人的好是努力出來的,持續兩天後會太累,會「原形畢露」。只有他的爸爸能和他媽媽長期相處,那也是因為,爸爸像是被媽媽馴化了一樣,比較安靜,存在感比較低。同時,媽媽對爸爸也沒那麼好,所以這意味著媽媽在爸爸面前是真實的。
一次聚會中,這位朋友又分享了他的這種感受,其他人紛紛說,啊,我身邊有人也是這樣的,也有人說,我就是這樣的……